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实习生陈兆一
2013年12月,凉山深处的会理县早已入冬。寒冷的山风在校园里呼啸,拍打着女孩身上单薄的衣服。女孩正在读高三,她的父亲是一位三轮车夫,母亲在路边摆摊卖水果。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,买一件过冬的新衣服是一种奢侈。就在这时,有人找到了她。
“这件羽绒服虽然不是新的,可是穿在身上总能暖和一点。不嫌弃的话,老师把它送给你好吗?”女孩有些惊喜的接过了衣服。
送女孩羽绒服的,是她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范明霞。第二天,会理突降大雪,温度骤降,可是对女孩来说,原本难熬的冬天将不再寒冷。
在范老师37年的教学生涯里,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。每当成长的寒冬来临,她都会为他们披上一件“羽绒服”。范明霞说:“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到有人在关怀他们。你的成长有人帮助,你的困难有人分担,在精神上就不再独单。”
从小学到高中 永远在前行的“铁人”
8月21日,封面新闻记者在凉山首府西昌见到范明霞时,她显得有些疲惫。就在昨晚,她还在为高三学生上晚课。会理离西昌有三个小时车程,三节晚课上完之后连夜赶来,时间已过凌晨。
像昨天一样辛劳的夜晚,范明霞还经历了很多。在范明霞37年的教学生涯里,有34年担任班主任,又历任团委书记、教研组长、年级组长和德育主任。肩负如此繁重的工作,朋友们说她像一个“铁人”。
提升自己,是范老师工作以来一直不懈的追求。1983年她从师范校毕业,在会理县通安区竹箐小学教小学语文。两年后,她凭借自学考试拿到专科文凭,转到初中任教。1999年,通过函授课程,她又取得了四川教育学院的本科学位,开始教授高中语文课程。此后,参与教研、主持课题、主编教材,范老师从来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。
打开范明霞的微信朋友圈,每天的动态都是学习英语口语的打卡。从今年年初开始到上周末,正好打满了180天。“努力”“坚持”“天天学习”“再困难也要学”是她分享的最多的话。
立德树人 教学生倾听内心的声音
“当年读师范的时候有一句话:学高为人师,身正为人范。”在范明霞心里,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在于立德树人,她说:“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根本都没有,无论他的成绩有多么好,都不能算是一个大写的‘人’。教师培养的是‘人才’,我愿意自己教出的孩子首先是‘人’然后才是‘才’。”
范明霞班上曾经有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男孩,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军人。男孩很勤奋,但因为基础不好学习很吃力。几次考试下来,面对班上倒数的成绩,挫败感让他逐渐开始怀疑自己,变得内向而自卑。
在一次班级评奖中,男孩意外地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奖学金。他难以置信,范明霞却说:“这次评奖不是为了奖励你的成绩,而是奖励你勤奋的态度。你的对手只有你自己,只要不断超越自己就是最棒的。”
这番话给了他莫大的鼓舞。2017年高考,他的成绩遗憾未能上线,期望的军校也化为泡影,他又一次变得消沉。这时,范老师打通了男孩家的电话。
“再问一次自己,成为军人是不是你真正的理想?”“是的。”男孩最终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填报直招士官。如今,男孩每个月都会给范老师打电话汇报近况。最近的一次,他说自己正在南京维护祖国最先进的战斗机。
男孩最终走出了大山,也从一个自卑内向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。范老师的话仍不时地在耳边回响:“你是谁,你喜欢做什么很重要。”
羽绒服女孩毕业了
2014年高考结束毕业典礼那天,发生了一件让范明霞至今难忘的事。
那个收到羽绒服的女孩毕业了,女孩的父亲蹬着自己的三轮车来到毕业典礼现场。
高中三年,因为忙于生计,他从没给女儿开过一场家长会。毕业那天,他找到范明霞,“范老师,今天我在这里等您不是为了接我女儿,只想让您坐一次我的三轮车。”
炎炎夏日里,那辆三轮车蹬得很慢很慢。一路上,父亲细数了三年来一家人为了供女儿读书考大学的每一段心酸往事。终于,女孩以优异的成绩收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。
临别时,父亲走下车,对着范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。回忆这个片段,范明霞眼睛湿润,她说:“能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出大山,我很开心,也很自豪。”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